期刊家
学术期刊
科普期刊
出版社
图书
会议
我的购物车 0

世界哲学

  • 主管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分类:   哲学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4318
  • 国内刊号:  11-4748/B
  • 期刊定价:    ¥360
  • 起订时间:   2024年05月
  • 创刊:   1956
  • 周期:   双月刊
  • 出版社:   世界哲学
  • 发行:   北京
  • 语言:   中文
  • 主编:   孙伟平
  • 邮发:   2-202
  • 库存:   999
  • 邮编:   100732
期刊收录
期刊荣耀
      • 期刊详情
      • 栏目设置
      • 期刊荣誉
      • 期刊文章摘录
      • 相关期刊
      • 点评详情
      服务推荐
      • 期刊投稿
        1-3月见刊
      • 订阅咨询
        一站式咨询服务
      • 杂志投稿
        在线杂志订阅
      • 发表咨询
        专人持续跟踪服务

      期刊详情

      • 期刊介绍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出版地方:北京
        • 快捷分类:社会
        • 国际刊号:1671-4318
        • 国内刊号:11-4748/B
        • 邮发代号:2-202
        • 创刊时间:1956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16开
        • 下单时间:1-3个月
        • 业务类型:杂志服务

      世界哲学简介

      • 《世界哲学》是国家级哲学理论刊物,是哲学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之一,并被列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该刊原名《哲学译丛》,创刊于1956年,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外国哲学刊物。开始为季刊,主要译载苏联哲学论文,用《哲学研究》编辑部的名义编辑,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当时是我国唯一.译载国外最新发表的哲学论文和哲学动态、旨在推动我国现代外国哲学研究的刊物。l957年改为双月刊,为内部刊物。1958~1959年底因故停刊。1961年根据学部会议精神创立《现代外国资产阶级哲学资料》(月刊)和《哲学资料》(不定期)。1962年7月,《哲学资料》和《现代外国资产阶级哲学资料》合并,改名为《哲学译丛》(月刊),内部发行,商务印书馆出版。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停刊。1978年复刊,改为公开发行,双月刊。1979~199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l995年为专刊(一期)。1996~2002年为季刊。2002年改刊为《世界哲学》至今,为双月刊,由哲学研究杂志社出版。发行量最高时达每期13000余册。

      本刊在线订阅限时优惠价360元

      杂志文章特色

      • 1、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

      杂志分析报告

      年度被引次数报告(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

      年度期刊评价报告(本刊综合数据对比及走势)

      •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世界哲学栏目设置

      哲学史研究,现当代思潮,国外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政治哲学,分析哲学,科技哲学·逻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德国哲学,法国哲学,古希腊哲学,逻辑哲学,东方哲学,政治哲学,现象学研究,伦理学,康德研究,道德与政治哲学,俄罗斯哲学,德国哲学,西方哲学史,心灵哲学与知识论,道德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海德格尔研究,实践哲学,古希腊哲学研究,海德格尔哲学研究,逻辑学·科技哲学,科学哲学,佛教哲学,纪念克尔凯郭尔诞辰200周年,解释学与现象学,德国古典哲学,法国哲学,维特根斯坦研究,20世纪德国哲学,法国当代哲学,逻辑哲学,知识论研究,学术访谈,形而上学:海德格尔与分析哲学,中世纪哲学,现象学研究,现代性理论研究,法国哲学研究,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国外马克思主义,心灵哲学,阿拉伯哲学,亚里士多德哲学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法哲学与道德哲学,比较视域下的中西哲学,康德哲学研究,德国古典哲学研究,实践哲学,西方哲学史研究,伽达默尔解释学,胡塞尔研究,人工智能问题,知识论,伦理学研究,康德哲学,康德研究,德性知识论,胡塞尔哲学研究,印度哲学,比较哲学研究,心灵哲学与认识论,非洲哲学,伊斯兰哲学,福多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古希腊哲学,分析哲学研究,近代英国哲学,道德与政治哲学,分析哲学,马里翁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英国哲学,规范性问题研究,分析哲学研究,古希腊与中世纪哲学,东方哲学,政治与道德哲学,现代逻辑,霍耐特专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海外研究,科学哲学与逻辑哲学,拉丁美洲哲学,西田哲学研究,东亚哲学研究,谈学论译,学者访谈,逻辑学与逻辑哲学,诠释学,俄国哲学,哲学访谈,文化哲学,笛卡尔哲学研究,特稿,心灵哲学研究,休谟研究,学术争鸣,青年哲学家论坛,逻辑学,托马斯·阿奎那哲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哲学,会议综述,书评,科技哲学,书讯,信息哲学,西方中世纪哲学,南亚哲学,佛教哲学

      期刊文章摘录

      摘要:传统形而上学经历了对象性形而上学和主体性形而上学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形而上学奠基在无限性“本体”之上,陷入了以“无限性本体”统治现实生活的“有限性世界”的困境之中,针对这一问题,马克思采取了三种消解路径:消解传统形而上学“虚幻人”的观念,关照现实人的需要;立足于现实社会消解了传统形而上学预设的“理想性”;从唯物主义历史观消解了传统形而上学“本体”的认知方式,重建了实践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马克思在消解传统形而上学问题的过程中构筑了社会形态的形而上学思想。

      作者:牛小侠,邱海天

      摘要:启蒙运动倡导的通过理性来解放思想的道路最终走向了自己的对立面,启蒙成为新的神话。启蒙成为新的神话的根本原因在于:由启蒙而建立的以数学和逻辑形式为基础的绝对理性话语体系成为新的话语权威,启蒙建立的科学和技术已由从对自然的控制开始变成了对人的控制,启蒙从解放异化为桎梏。启蒙使得科学和技术发展起来,推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取得胜利,其结果却是使人成为资本控制的对象。个体的人在商品经济导致的工业社会总体化背景下消失在社会的普遍化之中,本应该在文明发展中获得解放的主体被异化。工业文化导致文化商品统一了人的感性生活,本应该丰富和解放人的艺术被异化。解放启蒙,避免启蒙成为新的神话的根本途径是破除资本控制下的商品经济,通过个性多样化来消除极权控制并展开艺术救赎。

      作者:吕进

      摘要:柏拉图哲学致力于如下三个圈的建构与交织。它们是倾听圈、哲学现实圈与知识圈。倾听圈表明,哲学只能面向那些想倾听它的人,只有得到倾听才会成为论说,才会是现实的。哲学现实圈意味着,哲学论说作为自我为自我的努力,作为实践,只有被伴随、得到支持和运用才会成为现实的,因此,主体通过一系列实践来建立自我关系、完成自我设计并为自我而努力。知识圈就是严格哲学意义上的知识,旨在使人认识事物的存在本身之所是,揭示事物的本质。上述三个圈体现了哲学现实的三种条件、三种界定或三种观点。什么是哲学现实?哲学现实就是勇敢面对权力,即哲学实践,由如下三种能力表现出来:学习灵敏(eumathes)、过目不忘(mnemon)与推理能力(logizesthai dunatos)。总之,哲学不仅是逻各斯(logos),而且是行动(ergon),而哲学现实处于自我与自我的关系之中。

      作者:M.福柯,于奇智

      摘要:《判断力批判》正式出版的导言不仅比第一版导言简短,而且在内容上也有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正式出版的导言对自然的合目的性原则进行了演绎;第二,在正式出版的导言中,康德指出,判断力通过自然合目的性的先天原则让我们认识到至善的可能性,从而联结知性的立法和理性的立法,完成从自然到自由的过渡。这些变化表明,康德重写《判断力批判》的导言是因为正式出版的导言更清楚地展现了《判断力批判》在批判哲学中所处的特殊位置,即虽然它并不给自然的形而上学和自由的形而上学立法,但是它实现了内心能力作为一个系统统一性的理念。

      作者:刘作

      摘要:学界常常以连续性与可分性之间的辨证法反驳芝诺悖论,但常因为概念语义模糊而很难触及芝诺悖论的核心问题,即存在与质料状态的关系问题。为澄清该问题,我们有必要在古希腊那种十分独特的存在观的背景下,回到芝诺提出这些悖论的初衷,进而考察古今两种最典型的应对之法,即考察亚里士多德是如何将可分性问题推进到“质料状态可否加以规定”的问题,以及黑格尔将质料状态现成化为现实状态的预备阶段后对这些悖论的解读,以便最终借此显明质料状态在现代的失落这一极为关键的思想史现象,探讨当代人应如何面对芝诺悖论。

      作者:张瑞臣

      点评详情

      评论 共0条评论
      发表评论
      • 免费
        咨询
      • 订阅咨询
      • 期刊推荐
      • 联系电话
        发表咨询:023-6549-4411
        订阅咨询:023-6033-8768